|
【杂谈】都说美国电影靠衍生品赚钱,具体是怎么做到的?
1#
发表于 2014-4-3 20:44:30
|
查看: 710 |
回复: 2
电影衍生品产业链中供应商,渠道商和设计方是怎样合作的?
先说好莱坞,一组数据即可显现电影衍生品在好莱坞的消费张力。
2012 年,美国消费者花费了 12 亿购买了迪士尼的公主造型娃娃,全球则有 29 亿。愤怒的小鸟衍生品,全球产生 18 亿美金的消费额。《赛车总动员》每年 1 亿美金,全球达到 20 亿收入。
图:
取自《玩具总动员》的巴斯光年塑料人物玩具,这款迪士尼《玩具总动员》的产品十分常见 。
在好莱坞,授权衍生品的基本准则如下:
• 被授权方在指定的品类内生产和销售产品
• 特许承销商在规定范围内生产、分配产品
• 电影产权与体育、音乐、电视、大学等知名品牌展开竞争
• 被授权方希望在品类和地域上有排他性
• 通常授权协议会要求为每一个卖出的产品提前支付专利费
• 类似游戏机产品授权会有多至两年的提前期,用于游戏设计和编程
电影衍生产品的交易要点:
• 好莱坞大制作通常会由 50-100 个授权开发出 500 款以上的衍生品
• 衍生品能够继续延伸到视频点播 /DVD 销售等领域
• 电影衍生品的版税为售价的 3~18%,大部分都在 8%~14%之间
• 好莱坞主要制片商每年的衍生品版税收入能达到 200 万美金
图:迪士尼的《玩具总动员》游戏摆在纽约沃尔玛超市的显著角落。
图:这是最不常见的电影授权产品,因为这是一件赌博用的设备,只适用于赌场等场所。
说回题目,电影衍生品产业链中供应商和设计方通常是一家。这类公司的运转模式,是找片方拿到电影元素授权,设计好方案,待确定后下达到工厂。待出货后,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片方采购这些电影衍生品,一部分糅进营销,用来做活动,剩余拿去院线铺陈,入驻院线内售卖衍生品的店面。对于供设方而言,更持久经营的方式是,占据部分甚至垄断衍生品的出货渠道,由供设方自负盈亏,卖多少算多少,给片方一定比例分成。
那拿到大量的库存,供设方如何变现?成为多元化的渠道商,是这类公司寻找出路的一条必经之道。线上与各大电商打通平台、线下与常规渠道,进驻院线内的衍生品售卖店,交取一定入驻管理费,而未来,甚至可以占领屈臣氏、7-11 等一些生活便利连锁店。
图:《西游降魔篇》的部分衍生品。(哥哥特别喜欢无定飞环戒指。)
图:周星驰带上本片衍生品无定飞环拍照留念,明星能配合到这样的程度非常难得。
电影衍生品,在中国电影工业流程上基本还是缺失的一环。源于市场仍处于培育期,中国人并没有喜欢一部电影就顺带购买它衍生品的习惯。这个市场的空白,需要由家长带儿童这一类观影人群体,以及爱好成人动漫的群体所激活。
可问题就在此,中国一面没有日本美国那样氛围充足、底蕴浓厚的动画史,没有好的代表作,而近些年随着电影市场大热,中国动画也呈现一幅頽态,新的动画片只能在自家园里小打小闹,拿不出手。毕竟,衍生品的制作,基本基于动画电影而产生。
事实上,在好莱坞看来,仅仅 20%的电影才适合做衍生品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