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圆桌 | 行业观察:中国动画编剧的生存环境

1#
发表于 2014-5-8 17:27:14 | 查看: 397| 回复: 1




文章发表于《中国电视·动画》杂志,作者是叶岚老师。



从几年前开始,“故事为王”这四个字便一直在动画业界不绝于耳。在中国国产动画产量开始递减并逐步提高作品质量的大环境下,在外部的呼吁加之内部的急需状况下,“动画剧本创作”这个关键词开始被国产动画的作者们画上了重之又重的标记。



曾经沧海难为水,国产动画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动画剧本创作似乎一直不是动画创作的重点,国产动画编剧在动画业.界也几乎无人关注。这中间的原因何在?是因为创作者们不重视故事本体吗?其实不然。在我所接触的国产动画创作者们中间,几乎每一个导演都对故事表示出强烈的渴望和需求。但为何国产动画编剧一直在‘隐姓埋名’中间?这个问题,或许各有因由。但从实际上来看,它与国产动画的前期创作所在的大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的动画编剧都在哪儿?



行业人士都知道,目前中国动画出现了专业动画编剧稀缺的状况。那么,曾经的那些大产量动画作品的编剧从何而来?在一段时间里,国产动画的编剧团队基本来源于四种类型。



一种,是动画团队中对故事比较有偏好的制作成员。他们大多半路出家,在动画制作过程中间都曾接触过故事创作,随着动画编剧紧缺或制作成本等各种原因出现,他们开始兼职起动画编剧的工作。这种类型的动画编剧往往对动画流程和动画特点的创作很擅长,但是缺乏科班出身的编剧所有的大格局故事逻辑。他们最常来自于动画公司内部,有时还身兼数职,写的常是一些短小的系列片故事。在创作产量的压力下,促成了这种类型的动画编剧技法熟练,创作速度快的特征。一些有天赋的编剧会在这种磨练中脱颖而出,出现佳作。



二种,是动画导演本身。在国产动画商业化还不健全的初期,一些从自己动画作品起家的导演们时常都是身兼数职,导演、编剧和制片都聚集一身,作品个人化创作明显。创作者们对于自我理解故事的方式都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他们的故事大多以自我擅长的特色为主,风格也因此特征明显。只是个人化的创作毕竟不是商业模式的最终归属,“让故事先让大部分的人喜欢,之后才是自己喜欢”,是很多这种故事创作者需要突破的关口。



三种,是国内的影视编剧的跨界操刀。一些对动画抱有兴趣的实拍片编剧,他们在圈内的交流互动中,也逐渐开始加入动画的编剧工作行列。这些编剧基本属于科班毕业的编剧“正规军”,对于故事的基本逻辑和技法都“手到擒来”,思路清晰并强调故事技巧。他们对于动画故事的大结构和框架有着严谨和专业的特长,但真正能与动画公司合作的却极少。许多动画公司的创作者们都表示,“很专业,但是无法合作。”其中主要原因是影视编剧不了解动画。影视编剧由于对动画制作的流程、方式等方面的不了解,而造成了创作出的故事无法交付到制作阶段。从另方面,实拍剧本的收入与动画剧本收入的严重差距,也令很多对动画感兴趣的编剧最终还是没有加入到动画编剧的行列中来。



四种,专业的动画编剧。从国内的动画教学培养来看,目前国内还未有专门的动画编剧专业,因此很多专业动画编剧是从跨专业后逐步成长起来的,他们一般是专业编剧出身,又经历过动画学习。但这种类型的动画编剧在中国范围内少之又少,于是对动画故事有一定要求的动画公司,开始与国外动画编剧合作的方式来加强故事原创。国外动画编剧在专业性和创作力上都有着较明显的优势,只是在沟通、东方思维和费用方面也令一部分的创作者望而止步。



不难看出,虽然国产动画的编剧们来自于各种各样的地方,但是真正能够被动画公司实际“用起来”的并不多数,这就造成了国产动画的故事创作团队被一再呼吁急缺的现实情况。



中国动画编剧的“难言之隐”



一方面动画公司和动画创作者们对动画编剧的需求呼声很高,另一方面在从事动画故事创作的中国动画编剧们也有很多难言之隐。他们在如此稀缺的环境中,似乎仍然有很多艰难之处。



在创作上,“剧本,一剧之本”,它是影视创作的第一个步骤,也是从一张白纸从无到有的最初工作。写过剧本的人都知道,编剧是一件孤独的工作。它经常是一个人,自己与自己对话,自己与自己较劲的过程,而动画的剧作需要大量的想象.力和喜剧创作,这些对于动画编剧来说都较之实拍片编剧有着更多的挑战,也需要更多时间的培育创作。



可是由于动画流程中制作往往看上去,似乎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在一些制作费用成本压力较大的动画公司中,开始压缩前期的制作周期。这种压力转换至动画编剧身上,便铸就了动画编剧面临“匆忙”的创作环境。动画故事本为童趣的快乐,而真正到了动画编剧手里,在强压下都变成了机械赶工的工作任务。为此,老套、陈词滥调、故事漏洞、无灵魂等等的令人垢病问题便频频出现在部分国产动画中,影响了市场对国产动画的整体观感,令国产动画一直在故事方面无法令观众买单。



在收入上,大部分的国产动画编剧的收入是微薄的。在国产动画成本不高的情况下,动画制作花费占据了主要部分。一些看中结果的动画创作者们,对于最后的画面呈现在意的是画面技术而不是故事本体。在前期的投入经费被中后期制作挤压空间后,动画编剧的收入更是微乎其微。据行业内的一些动画编剧透露,在一些小型动画公司中,他们的编剧一集剧本甚至仅有300元的收入。相较之国外动画团队,他们对于编剧的厚金招聘与国内形成了强烈对比。国外的动画编剧往往仅需要依靠一部片子的酬金便能维系一年的生活费用,周薪、时薪等多种方式的报酬方式都令他们能够安心专注制作一部动画作品。



如此低廉的价格,必定铸就了国产动画编剧的数量严重下降,专业的编剧逐渐不愿进入动画行业。这种情况下,公司便只能通过自家公司培养或临时招聘一些非专业的动画编剧来进行剧本创作,使得国产动画编剧行业水平参差不齐,价格也无规范之说。经济环境酝酿艺术创作,国产实拍片编剧收入的逐年递增,令大部分的专业编剧都纷纷投入到实拍片的编剧队伍中,而动画编剧更加无人问津。



在产业上,并不完整的产业链条是使得国产动画无法孕育真正的动画编剧的核心问题。动画编剧本是作为产业链条的最顶端,一部动画作品的重要主创者,本应是动画产业链条中的收益者。可一些不成熟的动画公司把动画编剧仅仅作为一个文字工作成员来安置,他们大部分的时候都在日夜加班赶活写稿,或只是依据导演要求而做一个文字转换的工作而己,自主的故事创作几乎成了天方夜谭。



这种方式无疑成为了一种恶性循环,动画编剧没有灵魂作品,动画作品失去故事可读性,动画产品无人问津,产业链条自然断裂。而产业链条断裂,又影响了动画作品的投入成本,较低的投入成本又使得动画剧本水平低下。这种不良状况,令许多国产动画最终消亡在行业中,无法生存。



动画编剧的“有苦难言”映射出国产动画的许多弊病和无奈。在艺术创作遇上经济问题之后,创作不再单纯。对于业界的呼声,一些热爱动画的人们在强调动画故事的重要性的同时,或许将目光放远,把艺术创作做合理保护,才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国外动画编剧的创作模式



国产动画编剧的屡屡状况,令人不禁疑问,那么国外的优秀动画作品,他们的动画故事创作是如何呢?当然,每个优秀作品的出世,都有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但是一个完整的剧本创作模式,必是有一定规律的。



第一,足够的前期时间周期。无论是在美国的迪斯尼、皮克斯、梦工厂,还是在日本的吉卜力等一些优秀的国外动画团队中,他们对于前期的动画创作是给予足够的时间和耐心的。完整的产业链条,令他们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经营模式中。一家公司会有多个项目同时进行,换句话来说,当一部作品已经成功问世后,其实另外一个作品已经在成熟运作中了。交替地作品不断问世,令动画团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创作状态和创作激情。



同时,这也就令每部作品都有了较长的前期制作时间。我们知道,《疯狂原始人》制作周期8年、《狮子王》制作周期5年、《玩具总动员》制作周期4年等等这些令人津津乐道的动画作品都用了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在这些制作周期中,前期创作便占了主要的工作时长。



系统的创作周期中,他们的创意发散思维、故事多方位对比、头脑风暴等等都是故事创作的一部分。运用团队不断的加入参与和磨合,来深化故事内容,了解故事角色和体会故事方向,保证了动画故事创作在第一步的时候己经百炼成钢,打磨精致。



第二,有效的故事创作模式。在国内的一些故事创作团队中,早期最常见到的是几个人在办公室内,聊一聊谈一谈便让编剧回去根据大家说的内容攒成一个故事。而国外的优秀动画团队中,故事创作是严格按照创作流程并制片人有效加入来完成的。由于动画创作的特性,画面呈现必然是动画故事创作的主要方式。于是,在优秀的动画团队里,编剧与故事板画师是极度紧密结合的。他们的创作方式是,编剧提供故事逻辑、人物关系和对话台词,故事板画师提供画面呈现、视听方式和人物表演。文学创作加上画面创作的两层创意碰撞,让两者达到了集中有效的合作,来共同完成作品。最终呈现的并不是白纸上的一个个文字,而是故事板上的直接画面结果。在这之后,由编剧或故事板画师再用自己的方式来给团队的成.员们表演叙述,经由大家一起检验。这种创作方式是将文字描述和画面表达直接结合的有效方式,避免了文字翻译和画面呈现上出现断层的现象,也更好地突出了动画的特性,完成动画中表演为主的创作特点。



第三,客观的市场调查检验。“一个好的动画故事,并不是只有自己说了算的”,国外动画公司在故事前期创作完成之后,便与专业市场调查公司合作,将故事脉络、人物造型和角色性格放置在一些目标观众中进行检验反馈。在收集的反映反馈中,再继续进行故事打磨或方向调整。



客观的市场检验是对于故事创作来说,最直接的意见方向。这也是国外优秀作品为何极少出现,个人特征明显的风格化作品的原因之一。商业动画面对的是市场需求,在市场中间,避免主观创作是首要条件。用市场说话,用市场判断,用市场检测,是故事创作让大部分人喜欢的科学方式。相比在日本动画,日本动画故事创作依旧保持在导演“一言堂”的状态,这种方式造就了日本动画故事的类型化、导演个人风格化和作品内容差异化,但这也令日本动画故事在全球化渗透方面,却无法达到美国动画的水准。



中国动画的优秀编剧们在哪儿?这个问题或许在很多国产动画创作者的脑海里萦绕了多年。在近年接触了一些国外优秀动画团队之后,我想也许我们不能仅仅把焦点或希望放在动画编剧身上,一个健全的动画团队运作模式、一个故事创作的艺术保护和一个商业操作的标准规范都是故事创作的一部分。



某书曾经记载,“在远古时期,人们便尊敬讲故事的人。但若他的故事讲不好,那么他便会被吃掉”。中国的动画故事要不“被吃掉”,或许首先要从尊敬讲故事的人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4-5-8 20:55:47
粗制滥造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