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一代人的青春:中国 ACG 圈发展史(1993-2005)

1#
发表于 2014-5-19 00:27:50 | 查看: 493| 回复: 0
一代人的青春:中国 ACG 圈发展史(1993-2005)







中国 ACG 圈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有哪些重要网站?



 
  Banana Sonna,ダメ夫 (´ω`;)

前言



  • 呃,开始码答案的时候问题题目是「中国ACG圈的起源是什么?」,我尝试回答的则是再之前的题目「中国ACG圈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相对于题主后来修改的题目「2005年前,中国ACG圈有哪些重要网站?」来说有点歪,所以我又修改了一下题目 (´ω`;)。



  • 其实,我认为「编年史」反而比较有东西可说,单讨论「起源」的话,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因为ACG圈里的人们在不断进进出出,在时间上出现较晚的圈子,也许跟出现较早的圈子毫无交集,故而很难说它们发源自同一个源头。



  • 如@明镜止水君所言,圈是一群人(就ACG圈来说,不止是一群)。这群人因为具有某种共性(就ACG圈而言,就是对ACG的兴趣)而相互产生了联系。所以讨论ACG圈的起源,基本可以分解为两个问题:





    • 这群人是通过何种途径接触到ACG作品和文化的



    • 这群人是如何相互联系起来的。






所以这篇文章很大程度上是一篇资源史;论坛史所占的成分相对少一些,因为我混迹过的BBS/论坛少之又少,对公网的论坛更是一无所知,只能组织拼凑一些搜来的资料。这一部分若有亲历者愿补充相关资料,则不胜感激。




  • 本文尽量多罗列事实,少发表观点。一家之言,错误与偏见在所难免,还望大家挑错。对于未找到可靠来源的事件或观点,我会注明「[need ref]」。



  • 本文仍将会不断修改补充。



  • 本文请勿转载。


  致谢



  • 关于台湾ACG界的历史,部分参考了傻呼嚕同盟编撰的《台灣阿宅啟示錄》(下文简称《启示录》。录入版参见 http://www.lightnovel.cn/thread-214503-1-1.html),在此对台湾ACG界的先辈们表示敬意与感谢。



  • 感谢伟大的互联网档案馆时光机Internet Archive: Wayback Machine,让我们有机会一睹那些湮没在时光中的网站们的身影。



  • 感谢群里诸君对我的帮助与鼓励。你们的认同是我最大的财富(///ω///)。


  前互联网时代


阅读积累期。爱好者们还未能有效地联系在一起。



  • 1993年以前:盗版单行本时期




    • 80年代以后,日本动画开始被引进国内(如1980年末的铁臂阿童木[ref]);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漫画的盗版单行本也大规模出现(以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为代表),国内的爱好者(の卵)们得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的作品。90年代中后期ACG圈的中坚层绝大部分都来自这些人。



    • 但这一时期,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大概还局限在同班同学级别的范围内(学校以外的情形如何我无从得知 ´ω`;)。我同意@明镜止水君的观点,在互联网兴起之前,由于交流途径的限制,很难形成跨地域范围的爱好者圈。一来国内不可能有Comic Market这样的大型集会;二来不像台湾对日本文化近水楼台,70年代开始接触动漫画的第一批爱好者已进入大学开始创办相关的社团。



    • 90年代初的国内漫画市场的盛况仅限于漫画单行本,非常缺少能够介绍漫画相关信息、能够刊登读者来信和投稿、为爱好者们提供交流平台的杂志。



    • 根据《启示录》,80年代后半,台湾已经出现了众多漫画杂志,其中除了《少年快报》这样汇集少年漫画三大志精华的盗版漫画终极形态[ref],更有《先锋动画》、《神奇地带》这样的动漫画情报/评介杂志的先驱者,而情报/评介志对于Otaku族群的养成意义尤其重大。(《神奇地带》于1993年停刊,扩展阅读:停刊十年後~〈神奇地帶〉全面探討~吳建樟



  • 1993年:画王之年





    • 8月20日,《画书大王》创刊[ref]




      • 作为国内第一本正式的(关于日本漫画的)漫画杂志,《画王》在推广日式漫画文化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




        • 就日式漫画(画王称之为「新连环画」)的概念、范畴、与传统漫画/连环画的区别与联系等方面展开了探讨。



        • 不仅有热门日本漫画,也刊载国内和台湾、香港漫画作品。



        • 鼓励新人投稿(甚至是中长篇)。



        • 介绍了大量国内读者尚不熟悉(因为没有被盗版商传播)的知名漫画家:石森章太郎、成田美名子、安达充、CLAMP、安彦良和、藤岛康介、藤田あつ子、叶精作、郑问、黄玉郎、马荣成等等(一生只画队长翼的高桥老师大概也算一个)。



        • 面对以热血少年漫画为启蒙的读者群,仍坚持刊载了大量其他类型的作品,如《双星记》、《TOUCH》、人鱼系列、《大国主》、《拍卖场》、《小恐龙阿贡》等(特别值得说的是国内作品《天剑》。扩展阅读:陈军_新浪博客),丰富了国内读者的口味。



        • 向读者介绍业界资讯。



        • 向读者介绍漫画创作技法。







      • 虽然《画王》对国内漫画界的贡献主要还是在于创作者养成方面(颜开、陈翔、姚非拉、郑旭升等国内漫画家得以出道),但其在ACG(主要是漫画)族群养成方面的贡献也是里程碑式的。画王出现以后,市场上盗版漫画的题材也日益丰富,恐怕和画王介绍大量漫画家、推广多种类型题材的努力不无关系。



      • 94年8月,画王在面世一年后黯然停刊[ref]。虽然有众多后继者出现,但要么是纯粹的盗版日漫连载志,要么是专门的国内(包括港台)漫画杂志,在作品供给方面还能保证数量与类型,但在介绍相关资讯和文化,以及社会影响力方面,都难以填补画王留下的空白。




  • 1994年:





    • 6月,《电子游戏软件》创刊[ref]




      • 这里想说的并不是电软这本杂志整体,而是其中由Akira(X.Y.M)创建的「三栖人」栏目(由于缺少过刊,未能考证出该栏目始于何时,推测应该在95~96年间)。早在大家还只认识Jump系作品的洪荒时期,三栖人就已经在介绍Gundam、罗德岛、漆原智志、美树本晴彦和高田明美了,前沿程度令人惊叹(或许是因为我当时还身处四线城市的老家,不清楚北上广是否已能广泛接触到这些作家作品)。
        三栖人各期内容(图片翻拍自《电子游戏软件 大墙读本3》)







      • 根据百度百科[ref],编辑阿King在96年离开电软,创立了《电子游戏与电脑游戏》(电电),Akira也随之转投电电。当时的电电汇集了包括Blue、雪鹰等在内的豪华作者阵容,势头正盛(不过对国内ACG圈影响更大的,还是后来脱胎于电电的《梦幻总动员》以及网站newtype.com.cn)。不过后来Akira又开始在电软连载漫画「电刑室手记」,雪鹰也在电软发表了关于少女游戏的系列文章,看来大概是没什么隔夜仇了 (///ω///)。



      • 除了介绍相关资讯的三栖人栏目外,电软的「大墙画廊」栏目(责编Shadow Phoenix)为漫画(单幅)投稿提供了舞台,后来的乱舞势力特别版可能也算是国内最早的Cosplay专栏了(˙灬˙ )。于是,画王身后资讯介绍、投稿交流与影响力的空白,就由电玩杂志来填补上了。
        刊有姚非拉作品的大墙画廊与乱舞势力特别版(图片自拍)








  互联网资讯时代


互联网帮助我们找到了同志。讨论爆发期。不过作品供给还是得靠盗版商。



  • 1995年:ACG一词诞生,EVA Boom



<ul class="list-paddingleft-2"><ul class="list-paddingleft-2"style="list-style-type: square;">
根据《启示录》,90年代初网络和BBS开始在台湾兴起(由于网络主要用于学术机构,此时的网民主要是高校学生),到了94、95年左右,台湾已有很多大学BBS开设了动漫画版面(台湾习惯称为「看板」,大陆则习惯用「版面」,对应英文为board),并且开通了转信,可以想象彼时的BBS动漫画版面应该非常热闹。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小白用户水化争吵。(是不是有点像知乎最近的问题?´ ▽ `)





  • 【解说】对于没有接触过BBS(这里指telnet BBS。拨号BBS什么样我没见过 ´_ゝ`)的朋友们,可以从下面的截图大致了解一下。简单来说,你需要用终端(terminal)式的BBS软件连上BBS站(telnet或ssh协议),使用键盘来操作,比如Ctrl+P发表文章,x查看精华区等(当然大部分BBS软件对鼠标操作的支持也很好)。优点是习惯后操作效率较高,缺点就是对习惯web论坛的用户不够友好,学习成本高(不过目前绝大部分BBS也都提供了web界面,使用体验与web论坛接近)。



使用Fterm查看水木社区的Comic版(图片截自水木社区BBS)







  • 至于转信,可以比作是不同BBS上的版面加入了同一个跨站的Mailing List,当其中一个版面上新发表了一篇文章时,这篇文章也会同时被转发到其他参与这个转信的版面,因而也就可以跨站回复讨论。转信看似避免了单个版面陷入人气凋零的状况,但由于参与版面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版主只能删除转到自己版面上的文,无法跨站进行管理,水多时甚至可能删不过来),讨论氛围也存在差异,争吵与水化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面对乱象,一些高水平用户相约转驻台湾中山大学「山抹微雲藝文專業站」BBS,由AIplus创设了「ACG_Review」版。这个版名也被认为是ACG一词的最早出处[ref]





  • 以个人愚见,其中「G」所指的游戏,可以视为90年代中后期的日本游戏(Console & PC)。在这一世代交替时期,新的游戏形式尚在萌发,旧的RPG全盛期还未褪去,游戏也与动漫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改编、Tie-up、漫画家作人设等等),两方的受众高度重合,比如心跳系列或是樱大战系列就在动漫画爱好者圈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Galgame们更是十年如一日地反哺动画产业 ´ω`;)。所以匿名用户认为三者无法相提并论,其实是过虑了。(不过PS2世代以来,游戏爱好者圈与ACG圈的重合程度似乎开始降低[need ref]



  • ACG一词此后在华语动漫画爱好者圈里被广泛使用。另外根据维基百科,西方很少使用ACG一词,所以ACG应该是一个主要存在于华语圈的概念。



  • BBS上的版面(除系统版面外)通常是由用户申请(连署)成立,而不是站方主动开设的,所以这里我们更倾向于说「AIplus创立了ACG_Review版」,而不是「山抹微雲站开设了ACG_Review版」。



  • 关于山抹微雲站ACG_Review版当时的讨论水平,大家可以通过「AIplus 偏见的总合」[link]、「AIplus 连载作品的困境」[link]、「AIplus 漫画周刊英雄传说」[link]、「AIplus 火之七日间」[link]、「tp 好孩子的空想科學教室」[link]、「zero 冈田斗司夫的 "OTAKU 学入门"」[link] 等文章来一窥究竟。当这些前辈大大们已在讨论Otaku学编集者制度漫画审查制度的时候,国内的我们(甚至是七八年后的我们)还在努力堆积辞藻,抒发对角色的热爱和花痴_(:3」∠)_——并不是说花痴ACG角色的文章不是好文章。但一个ACG圈的话题若想发展、进化,Otaku学、创作手法、作品背后的创作者与业界、社会环境等话题,都是绕不过去的。



  • 上述几位作者AIplus、tp、ZERO(以及Jo-Jo)于1997年成立了动漫画评论团体傻呼噜同盟,介绍详见下文。


10月4日,新世纪福音战士(Neon Genesis EVANGELION)开播[ref]

<ul class="list-paddingleft-2">


EVA在日本动画史上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其对于国内ACG圈的影响恐怕更为深远——虽然这种影响要到97年以后甚至新世纪才逐渐成型。无数或仍沉迷或已厌倦少年向作品的青少年们猛然间发现,一部动画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和心理、宗教、哲学统统联系起来,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看的是小孩子看的动画片了(。>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