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中日围棋的差距有《棋魂》描述的那么大吗?、

1#
发表于 2014-6-9 15:55:43 | 查看: 452| 回复: 0
不请自来,伊角慎一郎是我在漫画中最喜欢的角色,但客观地说,“日本棋院学生五强”真不是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头衔,的确漫画中不止一次借他人之口表明伊角具备了职业选手的能力,但答主口中“马上要被淘汰的小屁孩”可不是那么简单,直接贴图:






请注意前提:职业棋手。与伊角交手的“小屁孩”,无论是11岁的乐平还是12岁的赵石,都已经是职业棋手了,鉴于《棋魂》连载于1999年至2003年,我替答主找了一下期间中国年轻棋手的参赛人数和定段人数:



1999年,212位年轻棋手参加定段赛,20位获得初段席位。


2000年,264位年轻棋手参加段位赛,22位获得初段席位。


2001年,314位年轻棋手参加段位赛,20位获得初段席位。


2002年,360位年轻棋手参加段位赛,20位获得初段席位。


2003年因非典人数下滑,但2004参赛的年轻棋手已达到450人!而定段人数一直固定在20位左右,无论是选手质量还是比赛激烈程度,中国冲段赛的难度都不是漫画中日本棋院校那点人数还分AB组可以相提并论的,伊角是在升段比赛中发生了很多意外,但中国年轻棋手只会遭受比他更多的困难。而且请再注意“只有优秀选手中素质一流的人,才会被召集到北京”。一个刚刚冲段失败的棋手,下不过职业棋手的优秀代表,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么,这与实力有关,与年龄无关。输12岁的赵石怎么了,当时的伊角连“玩是主业,围棋是副业”的11岁的乐平都敢输。


况且实力这东西,也不仅仅局限于棋盘上,与棋手的比赛状态,内心素质同样休戚相关。伊角去中国时,刚处于极端憋屈又急于证明自己的阶段,他被对手的年龄迷惑,先是产生了自大的思想,等到棋盘上警觉对方实力后,进退失据,失利也不足为奇,心理的波动和认知的颠覆让他无法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对对手的评价也矫枉过正,由之前的过分轻视变为之后的过分高估。要知道,伊角慎一郎与他惊叹“足够达到九段水准”年轻棋手对盘时也不是没有机会,只是他意志消沉过早认输而已,这么一个勤奋刻苦气质帅哥,怎么可能真的怂到都可以被乐平碾压。我们看漫画时,总是以第三人称将角色的主观心理活动当做客观地评判标准,但还是有不少水分的。何况段位这个东西






所以说,谁说低段年轻棋手实力就不够了,谁说翻云覆雨的高手都是塔矢行洋那种冷面叔叔或者桑原这种怪爷爷。去年中国棋手包揽全部六项锦标,其中有5位是90后,还有一位是90年前一年出生的(可恶的审核。。。)


当然,鉴于作者成书于十年前,所以中日顶尖棋手的差距并没有明显差别,加之主角光环,甚至日本更胜一筹,但崛田由美不愧是一流的作家编剧,她亲自去中韩取材并敏锐的发现了未来极有可能打破三国棋坛平衡的决定性因素:






十年之后的结果,我们都看到了。 最后,可能是答主误会了,我强调一下:中国棋院养的不是未入段的棋院学生!而是年轻职业棋手的优秀代表,同样,棋院学生的培养和入段也只是日本棋院的一小部分,只不过主角们都是年轻棋手罢了。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