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魔兽世界背后的故事:暴雪当年其实不想和九城分手? ...

1#
发表于 2014-9-22 20:17:06 | 查看: 486| 回复: 1



BBKinG,中国游戏幕后史 http://zhuanlan.zhihu.com/bbking


说起中国游戏幕后史,《魔兽世界》在中国的运营案例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2004 年,由于之前《魔剑》和《EQ》等大型游戏在中国的运营失败,导致美国暴雪娱乐当时正在封测的同类型网游《魔兽世界》并不被中国游戏业内看好,而这款游戏在之后的几年里,却在世界范围建立起了一个超级王国,不但成为业内标杆,还带动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游戏周边产业和文化的兴起,同时也让签下国内代理的第九城市集团名利双收,跻身中国一线游戏公司。


而 2009 年,暴雪和九城的“离婚”案,更是沸沸扬扬,还一度牵扯到文化部和新闻出版署的高层斗法。期间双方的各种明争暗斗,你死我活,不亚于谍战血火,甚至衍生出一个地下暗战的代言人体系——舅舅党。


如今斗转星移,到了 2014 年,暴雪与网易已步入感情稳定期,新闻出版署也与广电在 2013 年合并,变成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魔兽世界》也即将发布 6.0 版本,一切仿佛都归于平静。


可是,历史是绕不开,也不容忽视


你知道美国暴雪当初并不想跟九城“离婚”吗?


甚至在暴雪 2008 年最后一次美国总部的专项讨论会上,大家依然得出不要分家的结论。


那为什么最后还是分了?谁压下最后一根稻草?是谁把对方逼上了绝路?是九城的策略失误?还是暴雪的冲冠一怒?


让我们从头开始


2004 年 4 月,第九城市集团与维旺迪(Vivendi Universal Game)旗下的暴雪娱乐(Blizzard Entertainment)签署中国战略合作协议,第九城市取得《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代理运营权。


当时这个项目组的负责人叫孙涛,九城的 CTO,据说他是帮九城抢下 WOW 的大功臣,也是第一任项目负责人,因为人长的非常帅,被游戏圈戏称为游戏行业最帅的男人(后来他离开九城创立了冰动游戏公司,几年后卖掉,现在平安中国工作)。


另外两个重要人物是产品总监黄凌冬和技术总监江焕新。


黄凌冬是九城虚拟社区的第一个成员,是公司元老了(后升任九城的产品副总裁,现腾讯上海互娱合作产品部副总经理)。他亲自筹建了《魔兽世界》项目组,早期团队里的很多人都是由他亲自面试招入的。


比如,负责对外沟通的项目经理 马刚(现育碧中国高级市场总监),媒介经理刘峰(昵称 Aya,现杭州乐港副总裁),以及创建"艾泽拉斯国家地理" 网站的 Ediart 田健,他负责汉化(2011 年田健创建上海游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做手游研发),还有贯穿九城和暴雪中国历史的 WOW 项目组元老吴健,当时他负责策划和运营(之后加入暴雪中国负责魔兽世界和其它暴雪产品的运营,后受邀出任空中网 COO)等等。


技术总监江焕新,出身惠普,在魔兽世界项目启动初始加入九城,后来出任九城的副总裁,离开过九城一段时间,最近似乎又回到九城帮助公司开拓北美疆域。


九城当时是没有市场部的,只有一个大产品部。网站早期是外包出去的,接外包的团队叫 01media,现在也是赫赫有名的设计公司了,后来专门招了一个人负责网站,这个人叫周豪 ZAX(现希玛公司 CEO,做电子竞技,WE 俱乐部和 StarsWar 就是该公司旗下的品牌),还有一个网站美工叫胡依林,现在也成为知名的独立设计师了。


最初的 WOW 团队只有十来个人(请原谅我收集到的信息有限,有些人可能会有错漏,我会不断完善的),一直到 2004 年年底,依然还是这些人。


《魔兽世界》项目组成立后,对游戏的汉化和中文配音便成了首要工作。


最初的 WOW 版本有 100 多万字翻译量,当时是找了六七个兼职的翻译人员准备大干一场。九城为了方便大家工作,专门把翻译组从中信泰富移到了旁边比较清静的凯迪克大厦,还腾出一个会议室给他们加班加点的翻译,翻译好的内容,刘吉磊(后加入腾讯做手机接入)做第一轮校对,吴健做第二轮校对,田健做第三轮校对和润色,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田健的润色,他凭借自己对欧美游戏文化的深刻理解,将生涩的翻译变成了优美连贯的文字,他的工作后来也得到了广大玩家的认可。


中文配音找了配音出身的著名上海译制片导演倪康做配音导演,据悉,他同时也是后来英雄联盟的中文配音的导演。


倪康老师是个非常认真的人,他挑选了大江南北的顶级人员来上海配音,其中,为了给游戏里的大 BOSS 奈法利安和拉格纳罗斯配出霸气十足的语音,特意找了一个蒙古配音演员龚格尔,让他连夜坐火车来上海。


第二天一早,龚格尔直接进棚就开始录,但是折腾了几个小时后,大家发现:这小伙完全没感觉。后来到中午了,项目组商量了下,打算请他吃个饭就算谢绝了。


可是,谁知道吃完饭后,蒙古人的精气神突然全有了,霸气的感觉也全来了,一口气 2 个小时就配完了所有大 BOSS 的音。
于是,大家后来在打副本被灭的死去活来时,听到的那些欠打的嘲讽声,十有八九是龚格尔吃饱了后说的。


筹备内测、准备上线、政府审批,以及和可口可乐的合作,便成了 2005 年公测开始前的几个重点工作。


此时的外界依然不看好《魔兽世界》,而九城内部却越来越有信心。


内测刚开始发号的时候,几天里就有 30 多万的暴雪粉丝来申请,而且当时的申请条件很苛刻,需要填写大量的用户信息和资料,但是 WOW 项目的人发现,玩家都填的相当仔细。


《魔兽世界》的网络社区里也开始有了很多相当不错的内容,比如,可能现在很多老玩家还记得的一个视频叫《康熙也想玩魔兽》,做的非常不错,在 2005 年刚放到网上不久,就有几十万的点播量,九城的工作人员还专门去找到了视频制作者,送了几个 CDKEY 作为感谢。


2005 年 4 月 9 日,第一个魔兽世界日,九城在上海卢湾体育馆办了一个玩家见面会,在这个见面会上将宣布《魔兽世界》的公测时间。


那天下着非常大的雨,但是却来了几千人,不但里边坐满了人,外面还挤了非常多的玩家在雨里等待,这给了 WOW 项目组极大的信心和鼓励,据说那天九城老板朱骏也来了,他进场看了一眼,笑了笑就回到了后台,已然成竹在胸。


当天宣布公测时间为 4 月 29 日,但是实际公测时间是 4 月 26 日,提前三天开启的原因是什么?我没问到,现在成了一个谜,将来希望我能问到。


内测结束的那天晚上,九城的工作人员办了一个叫 “恶魔入侵 世界末日”的活动,由运营团队控制大怪物,到各个主城里与玩家互动,跳舞,一起庆祝,暴雪对 GM 控制 NPC 的行为有严格的限定,但是那天晚上除外,所以那场活动恐怕是十分罕见的,如果你有幸参与了那天晚上的互动,那会是非常美好和值得纪念的回忆。


这里要说个小插曲,公测前运营商一般会制作发放 WOW 的安装盘,而用来制作这个安装盘的母盘,当时是暴雪的绝密文件,因为这是最完整的游戏文件,里边整合了最新翻译,还有所有的游戏内容。


暴雪对快递公司不放心,于是专门派了一个员工 Stan Wang,亲自从美国送过来,九城这边的项目组兴奋的一夜没睡,就为了等这张盘,而当他们拿到这张盘,迫不及待的插入电脑后,却发现这张母盘竟然坏了,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公测了,终于公测了。


封顶 45 级,而玩家的热情超出想象,所有的服务器都在排队,那个时候美国暴雪在欧美地区曾出了一个市场文案叫:A world awaits(一个世界在等待)。结果被中国玩家戏称为:一个世界在排队。


《魔兽世界》的公测排队对之后的游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变成了一种文化,有业内人士说,后来有些游戏甚至不用排队也要制造出排队的效果。


强势的暴雪


暴雪对九城在《魔兽世界》运营上做了很多要求,有些要求是蛮高的,比如关于服务器的选择,在暴雪的要求下,九城向惠普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服务器,而整个服务器集群的计算能力据说是远超银河计算机的。


暴雪的出发点非常简单:为了玩家有最好的游戏体验。而有时候这种强势的做法,会让运营商十分难受的,这也为日后两家公司的裂痕埋下了隐患。


很快,公测的人数就突破了 60 万。


整个项目组的人都非常高兴,因为除了成就感以外,大家都很期待老板朱骏兑现他承诺的奖金。


那是在 2005 年初,朱老板曾对大家说,如果这个游戏人数超过 50 万,就发 50 万美元的奖金。


而很多人直到最后走了,都没看到这笔钱,这也为后来很多项目成员的离开埋下了伏笔。


2005 年,野心勃勃的九城,开始布局他新的战略。陆续从国外拿回来了大量新的游戏,比如,卓越之剑、奇迹世界、地狱之门、激战等等。


这个战略一方面是为了压制国内潜在的竞争对手,先下手为强,把好游戏都拿下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九城不想一辈子做暴雪的傀儡。


从战略的层面说,这个方向是对,毕竟盛大的案例摆在面前,代理公司和游戏研发公司的矛盾只会增长,必须要有所准备。但是不同于盛大的是,他们的对手可不是什么韩国公司,而是老牌巨无霸级游戏航母 美国暴雪娱乐。


2005 年年底,新矛盾说来就来了


此时,国外已经要上新资料片《燃烧的远征》了,而这个资料片里加了很多新的技术,美国方面认为,这需要更好的服务器支持,才能确保提供给玩家更好的游戏体验,于是,他们提出,要求九城方面更新服务器。


注意,此时,九城刚花大价钱买的那些远超银河的服务器,可还没用多久呢!


所以,九城犹豫了。


裂缝就这样又大了一些


于是,暴雪开始推进亲自进入中国市场的战略,于 2005 年着手执行建立暴雪中国分公司的计划。


双方都在博弈,其实这没有什么对错之分,都是为了活下去,这就是丛林法则。


2006 年,暴雪加速在中国的扩张。


而九城此时走了一步很诡异的棋,他们开始把 WOW 项目组的核心人员纷纷调离这个项目,让他们去负责之前拿回来的各种新游戏。而把九城自己做研发的人员调过来做 WOW 的运营。


我个人猜测,这步棋可能有多个目的:一个是让这些已经有成功运营经验的成员去带带新游戏。一个是通过实战数据,培养自己的研发人员。还有一个,恐怕是防止 WOW 项目组亲暴雪派的势力过大。


这步诡异的棋是谁的主意?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的猜测是否准确,但是我打赌做决定的人一定没想到这步棋会像七伤拳一样,伤人也伤己。


首先是项目组负责人亲暴雪派的孙涛直接辞职,去建立了自己的公司,还带走了一批人。之后九城换上的新 COO 是 Nancy Zhou 周宁,相对孙涛,她对待暴雪要强势许多。(Nancy 现任育碧中国的总经理)


九城运营方面的负责人吴健则因为不愿意去做别的项目,被暴雪顺势挖去做了暴雪中国的第四号员工。


朱骏为此大发雷霆,准备给吴健和暴雪同时发律师函,还在公司内部大会上布下了严旨,不许任何人与吴健有任何形式的接触,也不许暴雪让吴健插手任何与 WOW 相关的所有工作。


这个事情闹的很大,逼得后来九城和暴雪还签订了一个协议,用来禁止相互间挖角,才算是慢慢平息。


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员工的跳槽,实际上,背后是两个公司战略级的碰撞。


暴雪此时的总经理叫 Michael Fong,他是一个加拿大籍香港人,他有一个重要的工作是筹建暴雪中国分公司。而负责调研的就是刚去的吴健。


之后的几年,与《魔兽世界》跟中国玩家的关系越来越火热正好相反,九城和暴雪的关系越来越冷漠,一方面是暴雪希望更多的介入运营,了解细节,另一方面是九城不更新服务器,而且把数据也藏着掖着不告诉暴雪。


博弈越来越激烈,矛盾也越来越大


虽然更换代理商这个念头早就在暴雪内部出现过无数次,但是暴雪此时依然不想换,原因很简单,暴雪觉得任何决策都不能伤到玩家。熟悉暴雪的人可能知道,这是暴雪公司的核心文化,也是很多决策制定时的根本出发点。


甚至在 2007 年 5 月 21 日,EA 以 1.67 亿美金入股九城 15%股权时,作为 EA 主要竞争对手的暴雪都还是怒而不发。


直到 2008 年,忍无可忍的暴雪才开始与其它厂商进行接触,研究接盘的可行性。


而这期间,九城的高层依然在用强硬的态度处理与暴雪的关系,这不但没有缓和越发紧张的局势,还最终激怒了暴雪。


这里我要声明一点,九城的战略是控制并平衡自己与暴雪谈判的位置,谁都想把话语权控制在自己手里。所以,他们走多游戏代理,尝试摆脱暴雪的控制,推自主研发,甚至拉 EA 入伙,都是为了让自己对暴雪的谈判筹码更多一些,从战略层面上说,这个大方向是没错的。


但是,可悲的是,卡住了九城脖子的是时代的瓶颈,别说那个时候的中国游戏自主研发了,即使到这么多年后的现在,世界上有几个游戏能超越《魔兽世界》的?


就像小国家想独立,你没核武器,没反制能力,资源和经济都没有绝对优势,最大的收入又要依靠人家,那所谓平起平坐,也就只是个口号罢了。


邓小平说,落后就要挨打。


如今只是被打的更文明了一点而已。


而当时的九城还是一副没弄清楚状况的样子,依然强硬。


就在暴雪最一次会议依然决定不“离婚”的那天夜里,动视暴雪的老大 Bobby Kotick 不知道是不是被什么事气到了,毅然决然的下达了与九城的分家命令。


或许是一个邮件?一个报表?一个句话?


最后一根稻草缓缓的压下,却让整个局势瞬间崩塌。


之后的事情,我简单说下,暴雪在与众多厂商接触后,网易和腾讯走到了最后,但暴雪美国方面觉得网易和丁磊对玩家的态度更加契合暴雪的核心文化,于是,选择了网易。  


2009 年 7 月 30 日,网易《魔兽世界》重开内测。


之后的故事,我们过些年再写出来吧。


选自《中国游戏幕后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4-9-23 07:23:12
太长了太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