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又是从问题中引出的。
360版的看门狗画面缩水怎么那么多?
所有资深玩家在传教的过程中迟早都会产生一个疑问:“普通人真的能分辨游戏画面的好坏吗?”
我很肯定的说,不能。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在内行看来再天经地义的事情,外行想要理解也需要费一番功夫的,玩家对于游戏画面好坏的判断力,就和对游戏好坏的判断力一样,都是慢慢培养出来的。早期你也是小白,只是你不记得了。判断好坏的能力,是需要接触大量游戏,说了无数小白言论,受到老玩家大量嘲讽,有了无数痛心疾首之后,才能获得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典型例子:
sega2006 发表于 2014-5-23 10:38
我在我学生面前玩HALO REACH,被批画面比CF差很远。学生原话:“有时候我觉得CF就像真的在打仗一样”
玩游戏的人尚且如此,不玩游戏的就更别说了。就跟我分不出本田思域和本田雅阁的好坏区别是一回事。本身就没经验,再加上不感兴趣懒得了解,判断不出好坏才是正常的。
这个问题比较令人迷惑的地方在于,画面不同于游戏性,好坏似乎一眼可以看出。其实这当中有微妙的区别:技术的好坏,和画面最终观感的好坏,未必是一回事。游戏界公认的两次画面飞跃,一是ATARI那种简单图形无卷轴无背景,到街机和FC的复杂图形有卷轴,二是从2D到3D的进化。前者普通人很多能感受到,但是后者就难说了。因为在普通人来看,无论是FC画面还是PS2的画面,跟电影——他们生活中唯一能接触的对比物——比都很烂,这就好像20分和40分,都是不及格,区别很重要吗?
我将近20年前就搞过实验,普通人是完全无法区别这两个游戏画面的,注意不是好坏,而是他们认为这两个画面本身就没有任何区别。
普通人能感受的画面差别,得是GTA2到GTA5的差别了。
我会提到这个话题,还有另一层意思在里面——连画面都看不出区别的非玩家用户,你指望他们能判断游戏内容的好坏,可能吗?
实际上传统游戏业的生态模式就与此有关。游戏的销量,除了单纯的广告因素,很大程度是被圈子顶端的少部分玩家与专业媒体左右的。老玩家说好——小白玩家跟进——普通用户跟风。厂家为什么要逼迫IGN改分?因为看IGN评分的几十万人会影响到周围的几千万人。FAMI通买分这种事,也只有在这样的逻辑下才能成立。
而传统游戏玩家在手游社游时代的失落也是源于此:普通人买游戏机是为了玩游戏,所以会咨询身边玩游戏比较多的人影响,而普通人买手机是为了社交,自然社交达人的意见更能影响他们。手机上最有号召力的是时尚达人靓妹大V,他们玩什么,手机用户就玩什么,资深玩家?你谁啊?
日常TK:(|||¬ω¬)所以在下都不怎么玩手游啊......有时在宿舍打开WT、EVE、COD什么的时候都在想“哎...腾X一个打飞机竟然也有人花钱充100软妹币”╮(╯_╰)╭ |